绳子类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绳子类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河北邯郸赵王城东周城址-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1-04-05 22:26:48 阅读: 来源:绳子类厂家

赵王城遗址是赵邯郸故城遗址的宫城部分,现保存有大部分的地面城垣遗迹,是战国时期列国都城遗址中至今保存最好的典型标本。经国家文物局批准,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于2004~2005年,对赵王城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勘察和测绘,同时对西城南垣和东城东垣进行了解剖发掘。2007~2008年,在南水北调中线建设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中,对赵王城西南1500米处的郑家岗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发掘,发现了南城垣的外围壕沟系统。2010年,在邯长铁路扩建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中,对北城西垣的地下部分进行了解剖发掘。几年来的考古勘察与发掘取得了多项重要的收获,基本搞清了城垣本体建筑及其防雨排水附属设施的形式结构与功能,发现确认了赵王城的内外壕沟系统。城垣墙体表面处理痕迹、防雨排水附属设施与内外城壕等几项内容的重要发现,目前为止还是东周城市考古的孤例。

作为赵王城防御屏障的城垣建筑系统,依结构及功能可分为三个建筑单元:(1)城垣本体即墙体部分,包括基座、主墙、附加墙等;(2)城垣内侧防雨排水设施,属于城垣保护性的附属建筑设施,包括散水、铺瓦、排水槽等;(3)城垣外侧防御壕沟系统,亦应属于城垣的附属建筑设施,包括内壕和外壕。

1、城垣本体建筑

赵王城的城垣均系夯土筑成。夯层整齐,厚度均匀,一般在8-9厘米,局部厚10厘米。夯窝大小不太均匀,直径4.5-5.5厘米,深0.5-0.7厘米。夯层内包含有很少量的陶器残片,个体碎小,可辨器形有绳纹灰陶筒瓦、板瓦、素面豆等。

城垣墙体表面加固保护处理痕迹的完整出土,是城垣建筑考古的一个重要发现。西城南垣墙体内侧壁面上,保存存有清晰的麻布纹印痕,上面还有捶打的小窝状痕迹。北城西垣墙体内外两侧的壁面上,均发现整齐密集的规整圆形夯窝,夯窝直径3厘米。城垣表面加固处理原始痕迹的完整发现,是东周城市建筑考古的重要收获。

城垣基座的断面大致呈倒梯形,底宽16.9、顶宽17.3、高0.7米。主体墙建于基座之上,存高5-7米,底宽15.1米,即主体墙较基座台面要窄,向内收缩约2米。西城东南角一带的墙体内侧还另建有附加墙。附加墙直接附帖在主体墙内侧,基底部分将主体墙的基座包裹在内,夯筑质量不如主体墙。附加墙的功能可能主要有二:一是加固、拱卫城垣交角地带的主体墙;二是顶面铺设瓦顶,与主体墙内侧的瓦顶连为一体,扩大流泻雨水的面积,以增加排水量和提高排水的速度。可能是考虑到军事防御功能的需要,城垣交角处的城垣均建筑体积较一般地段的要大,尤其西南角最宽。故顶部的面积亦即受雨面积也大,需要及时迅速排水才能保护城墙不受损失。

城垣墙体内侧的形制结构非常特殊,呈多级台阶状内收至顶。自基座台往上1.5-2米处向内收缩0.95米,形成第1层阶面;又向上1.5-2米,再次向内收缩0.8米,形成第2层阶面。接着向上1.5-2米,即为第3层阶面。再向上即为现存夯土墙顶部,有无第4层阶面不祥,以墙体应有的高度推测或许应该有第4层。根据现有的发现及城垣高度的推测,其内侧的台阶级数应该在3—4级。城垣内侧建造成台阶状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台界面铺设瓦层,即为城垣的防雨排水设施。这种形式的城垣内侧结构,是东周城市城垣建筑形式的唯一实例,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。

2、城垣内侧防雨排水设施

城垣内侧普遍修建有防雨排水设施,包括3种类型:

其一是城垣内侧台阶面上用板瓦、筒瓦相配,铺设成斜坡状瓦面顶,类似房顶的瓦覆盖面,简称“铺瓦”。

其二是用陶制排水槽修建的坡道状水槽道,简称“排水槽道”,相隔一段距离铺设一条,西城南垣2、3号两条排水槽之间的相隔间距为27米。铺瓦与排水槽道相结合,共同构成城垣内侧完整的防雨排水建筑设施。

其三是城垣内外两侧的散水面,系用卵石铺设,宽0.6-1米。

三种类型的城垣防雨设施,相辅相成,共同担负了城垣的防雨排水功能,此种建筑形式在其它东周城市遗址中尚未有发现,因此尤值得关注。铺瓦的功能一方面是将夯土墙体遮盖避雨,另一方面还是城垣顶部雨水下泄的接受面和通道,兼承着城垣本体的防雨与泄水两方面功用。在城垣内侧,多层铺瓦和散水构成的梯级阶面,形成了多层落差泄水的形式。

排水槽道的功能主要是泄水,将城垣顶部的大量雨水直接快捷下泄至地面,以分担铺瓦的一部分泄水功用。单体的陶制排水槽形似簸箕状,横断面凹形,平面近似正梯形,顶窄底宽,箕面近底沿处(6—7厘米)左右装设2个凸起的顶扣,以便排水槽两两衔接时防止滑落。排水槽的安装方式是:在城垣内侧自墙体顶部向下开设斜坡状沟槽坑,然后放置排水槽并一一衔接铺设好,最后形成坡状排水槽道。

排水槽道的维修与增补铺设部分,是城垣建筑遗迹的一个重要新发现。在西城南垣2号排水槽道,发现了在原有排水槽道的正上方重新铺设排水槽的现象:下层排水槽道在第3层台界面依壁而斜立,而后来续建的上层排水槽道则将第3层台界面用土填塞成斜坡状。因此两条排水槽在第3层台界面形成一个间距,最大处有0.7米,向下部分逐渐接近最后重合为一。排水槽道维护修补遗迹的新发现,修正和扩展了过去对赵王城城垣排水槽道结构形式的认识,对全面研究认识赵王城城垣建筑具有重要的意义。

3、城垣外侧防御壕沟系统

长期以来由于考古发现的局限,对于赵王城的城壕情况不太明了,以至于认为不存在城壕。近几年的考古发现表明,赵王城不仅建有完整的内壕防御系统,还包括南垣以南1000米处的外围壕沟。

西城南垣外侧的城壕,北距城垣基约17-19米左右。断面大致呈倒梯形,口部宽10、底宽2.4、深3.8米。

西城南垣以南约1000米处的郑家岗附近,发现有东西走向的外围壕沟系统,与南垣基本平行,由三条平行壕沟组成,间距10米,目前钻探探明的长度约1100余米。三条壕沟的形制结构基本相同,开掘在生土层中,被战国晚期文化层所叠压。断面呈倒梯形,北侧壕沟(1号)口部宽4.2-4.6、底部宽0.45-0.6、深2.3-2.6米;中间壕沟(2号)口部宽4.3-4.9、底部宽0.5-0.6、深2.3-2.6米;南侧壕沟(3号)口部宽3-3.8、底部宽0.6-0.7、深2.2-2.6米。沟内填土分多层,多呈垂弧状堆积。包含遗物有战国时期的灰陶罐、盆、豆及板瓦、筒瓦残片等。根据地层及出土遗物分析,壕沟的年代在战国晚期到末期,其中北面1、2号两条沟的年代相近,最南面的3号沟年代略晚。另外,1号沟北侧发现一排长方形柱坑,3号沟南侧发现有环形附属壕沟以及车辙沟,它们与三条壕沟共同构成一个规模宏大的防御系统。

根据目前的考古勘察资料判断,赵王城南郊的外围壕沟,西连渚河,向东的情况尚不明朗,推测应与东面不远处的滏阳河相连。如此,人工开挖的壕沟与天然河道有机联系起来,构成了赵王城南面、及东、西两面近郊的壕沟防御体系,并且它们与城垣外侧附近的城壕一起,共同构成了赵王城规模宏大而完整的壕沟防御系统。

4、独特的城垣建筑

赵王城遗址在东周列国都城址中的保存情况最好,是研究东周城市考古的重要实例标本。近几年集中于城垣考古所取得的收获,突出地显示了赵王城在城垣建筑方面的鲜明独特特征:城垣墙体表面加固的布纹及夯窝痕迹,城垣内侧台阶式结构、散水及铺瓦与排水槽设施,城垣外侧远近两重城壕系统等等。所有这些独有的建筑形式,为研究赵邯郸故城以及东周城市考古提供了最新的实证依据。

敢达决战破解版无限钻石

混沌与秩序对决破解版

萌骑无双变态版

商战创世纪手游